潜水的鱼 发表于 2025-11-12 22:00
我倒是比较赞成另一个观点,中考分流的那一半,即便让他们去读高中,数学,物理这些科目他们可能也完全 ...
有的国家是初中后就分流,有的国家是高中后分流。
如果初中后分流,也要踏踏实实做好职业技术教育,跟企业合作,一边读书一边实习,而不是把学生关在职高三年混日子。民营企业是吸纳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主体,如果民营企业不行,就业环境就会不行。
高中后分流,需要更加强大的国力和财政支持,有利于下一代整体知识素养的提高。毕竟以后是AI时代,如果职高生没有高中的基础知识的话,在技术上很难与时并进。
新加坡的职业技术教育放在理工学院和工艺学院。理工学院的教育质量,比国内的大专教育强多了。理工学校出来的学生,动手能力很强,实验做得比本科生还好。这些人是劳动力市场的基层力量,许多家庭愿意孩子去读理工学院。这说明国家只要舍得把资源放在职业教育上,还是可以办好的。
你说的一半人读不好书,学不会高中知识,所以不用把这些人纳入高中义务教育。如果不纳入高中教育,纳入职校教育,也需要投入资源,好好培养的。
家有儿女 发表于 2025-11-13 15:20
有的国家是初中后就分流,有的国家是高中后分流。
如果初中后分流,也要踏踏实实做好职业技术教育,跟企 ...
对,家姐
就是现在国家没有关注职业教育
基本属于忽视、散养、野蛮生长阶段
如果想管的话,照着咱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儿的动员、组织、实施能力
不愁办不好的
家有儿女 发表于 2025-11-13 15:20
有的国家是初中后就分流,有的国家是高中后分流。
如果初中后分流,也要踏踏实实做好职业技术教育,跟企 ...
感觉现在最大的困境还是如何提高年轻人就业率的问题呢,目前看来似乎无解,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没有家庭助力靠自己就太难了。
上周末几个朋友一起吃饭,有个朋友的孩子本硕都是南开大学,朋友说即便这样,如果父母不去找关系,孩子也很难靠自己的能力找到一份比较好的体制内工作。
潜水的鱼 发表于 2025-11-13 16:36
感觉现在最大的困境还是如何提高年轻人就业率的问题呢,目前看来似乎无解,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没有家庭助力 ...
我现在感觉有些家庭,如果把所有的资源都用在卷孩子的教育上,似乎是不明智的,但是我也无法系统的阐述这个观点,只是模糊的感觉这样做不对。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家庭,所有的资源都用在孩子教育上,40多岁了几乎没有任何存款,但孩子也仅仅只是读艺术学校,这样每年花十多万值得么?
潜水的鱼 发表于 2025-11-13 16:36
感觉现在最大的困境还是如何提高年轻人就业率的问题呢,目前看来似乎无解,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没有家庭助力 ...
体制内不都是要考的吗,现在经济下行严重就业岗位太少了
小雅82 发表于 2025-11-13 16:32
对,家姐
就是现在国家没有关注职业教育
是啊!这还是顶层设计的问题,什么时候会重视和纠偏。就像计划生育,等意识到要纠偏时,生育率已经下滑了,问题很严重。这些是国家层面的问题,我担心讨论的话,又会引起争议。
家有儿女 发表于 2025-11-13 17:04
是啊!这还是顶层设计的问题,什么时候会重视和纠偏。就像计划生育,等意识到要纠偏时,生育率已经下滑了 ...
不能说对错,只是基于当时情况的较优选择。
潜水的鱼 发表于 2025-11-13 16:58
我现在感觉有些家庭,如果把所有的资源都用在卷孩子的教育上,似乎是不明智的,但是我也无法系统的阐述这 ...
是的。就像我哥家,也要花十几万给侄子读书。我嫂子比较务实,说十几万足以租个店面做理发美容了,学点技术比去读大专更实惠。但现在年轻人普遍想去外面看看,借读书之名,而不想踏踏实实学一门技术。这也是社会导向和家庭导向的问题。如果父母不支持孩子读书,以后孩子抱怨父母,父母担不起。
我同学每年给他女儿花30多万,在新加坡读书,这孩子在那也没有好好努力,总是挂科,还总想退学到英国读书,我认为父母的钱打了水漂。把孩子养到这份上,父母骑虎难下,最苦的就是父母了。
青春飞扬 发表于 2025-11-13 16:59
体制内不都是要考的吗,现在经济下行严重就业岗位太少了
笔试肯定没问题啊,之后的面试可操作空间就太大了,他说上次某银行省分行的职位就来了好几个清北毕业生,他女儿居然完全没优势。
小小婆 发表于 2025-11-13 17:10
不能说对错,只是基于当时情况的较优选择。
嗯,我也感觉从长期来看控制人口还是很有必要的,虽然当下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对社会冲击比较大,但这种短期的阵痛还是值得的,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。
我在这年龄,还在学习新的知识。但年轻一代,有些孩子就是刷短视频,玩游戏,贪图轻松和享乐。这也许是独生子女政策和经济条件好起来后,许多家庭绕着孩子的需求转造成的一些教育问题。我自己也有这个问题,把孩子看得太重了,忽视了自己的需求。
潜水的鱼 发表于 2025-11-13 16:58
我现在感觉有些家庭,如果把所有的资源都用在卷孩子的教育上,似乎是不明智的,但是我也无法系统的阐述这 ...
鱼,我们来讨论一个宏观的问题。
如果一般家庭绝大部分精力都在卷孩子上面, 那么他们会是什么?他们觉得是社会最合格的韭菜,老老实实做牛马,没有精力骂社会,怕失业,肯吃苦的,可以向陀螺一样转啊转。所有中产都在这个圈子里面。
如果上有矿(这里矿可以指人脉,厂子,资源,财富等等)的家庭,虽然他们也跟在后面卷,但是家长没有那样鸡血全身心投入(你可以对比婆媳论坛里面河的老婆叶子,她是全身心投入教育娃里面了),而社会的流动是他们的推动。
当然也有人天赋异禀,即使在经过这项全身心的投入之后,又能够出来。
从国家层面来说,你不觉得国家这样是最稳定的结构。牛马如果天天想着躺平,你觉得这个社会的运转会怎样?其实上层是希望韭菜像驴子一样的。
我就很清楚的告诉自己的小孩,人人皆韭菜,你我皆牛马。而在做韭菜的同时,我们能够保持自己一份喜欢,一份安定,一份追求。那么在社会这个大绞肉机里面就可以了。家庭能够给你做的是托底。妈妈认识浅薄,世界这么大,我能够唯一能够拖住的底就是,以后万一你喜欢一个专业,你想去读个博士,走学术界,我可以去告诉你怎样前进。其它方面我也不懂,但是我们一起保持面对挫折的勇气。我们可以一无所有到什么地步,然后我们保持学习的能力就可以一直有所选择。
蚝油生菜 发表于 2025-11-13 22:39
鱼,我们来讨论一个宏观的问题。
如果一般家庭绝大部分精力都在卷孩子上面, 那么他们会是什么?他们觉得 ...
理不辨不明
喜欢论坛,就在于大家都能平心而论的提出自己的观点
在这个过程中,相互探讨
而不是有的平台
感觉选择性很强,非A既B
戾气也很重
在这儿还能接触到大家的观点
弥补自己认知差
我觉得挺受益
本帖最后由 潜水的鱼 于 2025-11-14 09:18 编辑
蚝油生菜 发表于 2025-11-13 22:39
鱼,我们来讨论一个宏观的问题。
如果一般家庭绝大部分精力都在卷孩子上面, 那么他们会是什么?他们觉得 ...
生菜教授的一番话忽然就让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。
任何人类社会,群体博弈的结果,都会达成某种均衡,20%的人最终会占有80%的财富,而剩余的20%的财富则由80%的普罗大众拥有,也不仅是财富,其实大部分的人类活动似乎都是这样,这便是所谓的二八定律或者帕累托定律。
我们每个人都身处这个局中无法逃离,不过我感觉这个游戏似乎有两个最优解。第一个最优解:如果我评估自己各方面的资质和资源都没啥竞争优势,很难从80%的普罗大众中脱颖而出,那我最好选择躺平,活在当下,不要把有限的资源耗费到无谓的竞争当中去。 另一个最优解:如果我有足够的资源去参与竞争,并且赢面非常大,那我努力卷进那20%或者10%的少数人当中去才是值得的。
不知道我的这个思路对不对?
常州的职业教育做的非常不错的。
也有很多孩子考上了高中,不去,反而去职业高中的3+2。
我们有个同事的孩子最终没参加高考,去了大专。
因为普通学校的高中,一个班的最高分都考不上普通的公办本科。
索性单招的时候,去考个喜欢的专业。
那个男孩,成绩不好,但性格脾气特别好。
将来应该有碗饭吃的。
青春飞扬 发表于 2025-11-13 10:50
我们现在的职高感觉就是孩子在混日子,师资力量不行,生源更差,而且就像鱼总说的,随着产业技术革命毕业 ...
那个年代,小学就有很多学生辍学了
小学毕业又有一部分考不上初中
其实三十年前,初中就已经分流一批了
现在是九年义务制教育,小学毕业不分流学生
所以初中毕业生考不上高中的
有一半应该在三十年就考不上初中的~
家有儿女 发表于 2025-11-13 15:20
有的国家是初中后就分流,有的国家是高中后分流。
如果初中后分流,也要踏踏实实做好职业技术教育,跟企 ...
德国是小学就分流了,我记得是三年级左右就决定了
这部分学生以后是要进职业学校的
这部分学生以后是要考大学进行学术研究的
我觉得这样最好了,让没有能力学艰深知识的人人
早早地学习适合他们的知识
国家搞好职业教育,跟父母做社会的牛马,把挣到的资源都用于卷孩子去读大学,这是两条线的事情。如果搞好职业教育,也许能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。现在中产一年花几十万去卷孩子的读书,这个占家庭消费比太大了。这些钱用来改善日常生活,促进消费,存钱养老,也很好啊!我们的社保是这一代交了养上一代的,以后年轻人少了,我们这批人退休后能领到多少退休工资,还是未知数。
小小婆 发表于 2025-11-14 09:11
常州的职业教育做的非常不错的。
也有很多孩子考上了高中,不去,反而去职业高中的3+2。
我们有个同事的孩 ...
我们家长也要务实一些,算一下卷教育的投入产出比是不是自己能承受的。如果能承受,OK。如果是炸锅卖铁去供孩子读书,但孩子不是读书的料,那就是花了钱得不到预期结果,不如送孩子学一门技术。我家侄子暑假还想去立讯精密打短期工,我觉得这种想法就很好,尽早去实习,体验工作。我新加坡的朋友说,孩子这么大了,要让他们去打工实习了,许多孩子18岁之前都有实习经历,哪怕是去帮人卖东西,到麦当劳端盘子。
本帖最后由 家有儿女 于 2025-11-14 10:55 编辑
我之前的想法是不对的,认为打体力工耽误学习时间,会影响到学习成绩。其实应该是全人教育,让孩子去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,而不只是读书。与其让孩子在家躺着看手机刷视频,不如让他(她)去打工,去融入社会,挣点零花钱且获得一段经历。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,这种观念应该改一改了。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勤于思考,认真做事,负责任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