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喝豆浆
发表于 2025-3-15 17:03:17
艾丽莎 发表于 2025-3-15 16:43
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评判者,只要自洽就行。
我其实不大赞成豆浆对这种行为的负面点评“装”“逃避家庭矛盾 ...
聊天吐槽(适当的)相当于一次情绪清创。
爱喝豆浆
发表于 2025-3-15 17:04:02
艾丽莎 发表于 2025-3-15 16:21
我理解豆浆的说法:理论上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首先照顾好自己,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,以自己开心为最重 ...
总结得好!
艾丽莎
发表于 2025-3-15 17:08:42
爱喝豆浆 发表于 2025-3-15 17:03
聊天吐槽(适当的)相当于一次情绪清创。
确实,我当时写这个事情的时候,还是有点烦的,觉得他周末至少有一半时间在外面混,这算什么事嘛。
但这么一梳理,感觉也没啥大不了;确实对于他来说,在家呆着也没啥事啊,还不如出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呢。
艾丽莎
发表于 2025-3-15 17:15:01
爱喝豆浆 发表于 2025-3-15 17:02
哈哈哈,我们部门就有两位男士,成天加班。其实没那么多工作任务
无意中流露出:不想回家带娃......既然 ...
哈哈,同样的行为(都是在外晃),但背后的动机是不一样的。
他们是觉得“让对的人继续干”,我家这个是觉得“对方觉得是必要的、有意义的,那她就去干呗“。
在认知层面,你这俩同事至少是认为对方对、自己错,我家这个却是觉得很多家里的事情是不必要的。
他的思维,是不是离我们普通人更远?
所以我完全犯不上与这样的人较劲。
艾丽莎
发表于 2025-3-15 17:53:50
女儿发过来比赛成绩单:她投了48米多,比第二名远了8米。
明天还要比60米。
孩爸给她发了2个红包,她都没收,说等明天比赛结束再说。
小姑娘还挺有原则的,哈哈。
当地的市锦标赛而已,不是重大比赛,就当练兵吧。
艾丽莎
发表于 2025-3-15 19:59:02
今晚给儿子做的烤牛肉,并用上次炖牛肉的汤煮的牛肉面。
专门去买的水面,热腾腾的面里撒上葱、姜、蒜、香菜末以及辣椒油,美味极了。
我因为担心牛肉汤里剩的牛肉块太少,所以专门给儿子烤了一盘牛肉。
结果呢,他吃着牛肉面说:里面没啥肉啊。
小伙子太能吃肉了。
我切的两根黄瓜(免得烤肉太油腻)也被他吃了精光。
看来中午火锅套餐里的羊肉卷、乌鸡卷、牛肉丸都是科技与狠活吧,吃了之后也就当时饱肚子而已。
爱喝豆浆
发表于 2025-3-15 20:14:10
艾丽莎 发表于 2025-3-15 17:15
哈哈,同样的行为(都是在外晃),但背后的动机是不一样的。
他们是觉得“让对的人继续干”,我家这个是 ...
呵呵,其实我这同事并不觉得老婆真的正确
他是性格比较柔和,典型 的冲突回避者,
宁肯躲,也不愿去面对可能的冲突。
另一个呢,也是性格比较温和,面对青春期女儿和自己老婆的纷争,他显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,也没想过去面对,就是躲开了,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妈妈是很需要孩子爸爸的支持的。
然后他们都有个绝佳的借口:加班工作
家有儿女
发表于 2025-3-15 20:20:30
艾丽莎 发表于 2025-3-15 17:15
哈哈,同样的行为(都是在外晃),但背后的动机是不一样的。
他们是觉得“让对的人继续干”,我家这个是 ...
我现在也觉得有许多行为差异是认知差异的区别,每个人看重的事情不一样,导致他做出的决定不一样。他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不合适之处,如果你指出来,他反而会觉得委屈,受限制。
家有儿女
发表于 2025-3-15 20:23:57
艾丽莎 发表于 2025-3-15 19:59
今晚给儿子做的烤牛肉,并用上次炖牛肉的汤煮的牛肉面。
专门去买的水面,热腾腾的面里撒上葱、姜、蒜、香 ...
这是妈妈的味道。
我老觉得自己很久不烧饭,厨艺不好。女儿会说,我觉得你烧的土豆番茄牛肉很好吃啊!番茄炒蛋也很好吃啊!你有好几个拿手菜呢!
所以呢,给孩子用心做饭,是孩子温暖的记忆。
艾丽莎
发表于 2025-3-16 08:47:28
爱喝豆浆 发表于 2025-3-15 20:14
呵呵,其实我这同事并不觉得老婆真的正确
他是性格比较柔和,典型 的冲突回避者,
哈哈,这些男人真的是狡猾,家里有冲突时就去加班,家人和睦时就回家。
艾丽莎
发表于 2025-3-16 09:00:39
家有儿女 发表于 2025-3-15 20:20
我现在也觉得有许多行为差异是认知差异的区别,每个人看重的事情不一样,导致他做出的决定不一样。他不会 ...
确实是认知、观念的差异导致了很多矛盾和冲突。
譬如说,我觉得我在做饭的时候,他帮我摘菜、剥蒜,甚至就和我说说话,感觉挺好的呀,反正他也在闲着看手机;
但是他的想法是,你做饭就自己一个人全部按照自己的方式弄,我不指手划脚,你也让我痛痛快快地玩;轮到我做饭了,你也全程不用参与。然后呢,对于成品,如果你觉得好吃就多吃点(也不用表扬),不好吃就少吃甚至不吃,不需要提出意见、建议甚至鼓励(我儿子对他就是这样的态度,不多说一句话,他就觉得挺好的)。
我现在是觉得呢,对于我们不认可的言行方式,第一要做到不把别人往坏处想(认为对方就是针对自己,故意要让自己难受或伤心);第二,不要把别人想得太差(觉得对方的行为就是不可理喻,很low,甚至上纲上线地认为对方这个人很差劲);第三,我们也没必要去分析这些言行背后的因果,如果对于我们没啥影响,我们就一笑置之;如果这种言行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或伤害了我们,我们就直言不讳地表达出来,希望对方下次避免。
总之,不居高临下地鄙视或评论,也不做过多或深入的联想,就事论事地对待。
艾丽莎
发表于 2025-3-16 09:02:15
家有儿女 发表于 2025-3-15 20:23
这是妈妈的味道。
我老觉得自己很久不烧饭,厨艺不好。女儿会说,我觉得你烧的土豆番茄牛肉很好吃啊!番 ...
是的,妈妈牌饭菜,象征意义大于实质内容;我们肯定都做得不如饭店,但对于孩子而言,这意味着妈妈的用心照顾。
艾丽莎
发表于 2025-3-16 09:08:19
孩爸昨晚10点出头才回来,回家之后又打开电脑加班。
我担心他晚睡影响我,就跑去女儿房间睡了。
结果早上起来,人家又在加班了,说已经蒸好了包子、玉米、粽子和鸡蛋。
还买好了儿子每天要带去学校的小象天然矿泉水,顺便给我买了两袋豆浆、一袋葡萄干(我追剧的时候喜欢吃)。
然后他就收拾好说去星巴克加班,中午回来和我们出去吃水煮鱼。
嗯,幸亏我昨天没有发脾气。
吉庆有鱼
发表于 2025-3-16 09:14:37
艾丽莎 发表于 2025-3-16 09:08
孩爸昨晚10点出头才回来,回家之后又打开电脑加班。
我担心他晚睡影响我,就跑去女儿房间睡了。
孩爸好忙
艾丽莎
发表于 2025-3-16 09:35:55
吉庆有鱼 发表于 2025-3-16 09:14
孩爸好忙
都是一阵一阵的,项目来了,就得抓紧时间干活,出方案。
家有儿女
发表于 2025-3-16 09:40:41
艾丽莎 发表于 2025-3-16 09:00
确实是认知、观念的差异导致了很多矛盾和冲突。
譬如说,我觉得我在做饭的时候,他帮我摘菜、剥蒜,甚至 ...
也就是不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来,让双方都觉得自在,而不是被要求。
配偶之间确实要给予这个自由度。不要因为结婚生子了,就要求对对方的时间,金钱,行为模式,有绝对的支配权和指挥权。在对方承担了家庭责任的前提下,给对方一些空间,让对方自在,这也是相处的学问。
说到这,我就想到飞雪,她给前夫的空间太少了,特别是不给一点花钱的自由度,导致她前夫逃离。
家有儿女
发表于 2025-3-16 09:44:42
艾丽莎 发表于 2025-3-16 09:08
孩爸昨晚10点出头才回来,回家之后又打开电脑加班。
我担心他晚睡影响我,就跑去女儿房间睡了。
你家孩爸体力和能力都还不错。男性在体力上还是有优势的。两个人支撑一个家,比一个人支撑,还是轻松一些。你团结了孩爸,就相当于给自己减压,也给孩子积福。
爱喝豆浆
发表于 2025-3-16 09:47:54
本帖最后由 爱喝豆浆 于 2025-3-16 09:49 编辑
艾丽莎 发表于 2025-3-16 09:00
确实是认知、观念的差异导致了很多矛盾和冲突。
譬如说,我觉得我在做饭的时候,他帮我摘菜、剥蒜,甚至 ...
我觉得我在做饭的时候,他帮我摘菜、剥蒜,甚至就和我说说话,感觉挺好的呀,反正他也在闲着看手机;————这说明你有被陪伴的需求。
“你觉得”那一段,多角度的看问题,更宽广,对他人包容理解,对自己其实也更友好。
爱喝豆浆
发表于 2025-3-16 09:49:29
家有儿女 发表于 2025-3-16 09:40
也就是不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来,让双方都觉得自在,而不是被要求。
配偶之间确实要给予这个自由度。不要 ...
是的,男女在家庭和育儿事务上 各自付出的程度,层次,维度,方式大不相同。
如果按照我们女性、妈妈的方式去要求对方,不会有愉快的结果。
艾丽莎
发表于 2025-3-16 09:56:31
家有儿女 发表于 2025-3-16 09:40
也就是不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来,让双方都觉得自在,而不是被要求。
配偶之间确实要给予这个自由度。不要 ...
是的,主要是双方来自于不同的原生家庭,对于好、优、高的评判标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己的舒适区和习惯模式。
你有一次在自己的帖子里写道,为什么我们对于孩子的包容和接受度会远远高于配偶,不过是因为,我们与孩子之间,在价值观、习惯模式等各方面的差异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大,而且即使有明显差异,因为我们是一路见证着孩子的成长,所以我们也更容易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和行为。
但是大多数夫妻都是成年之后才相识、相知,我们对于对方的原生家庭影响、成长历程是认识不足的;而且呢,也因为对方是成年人,我们更容易理所当然地用自以为是的”好“”优“”正确“的标准地要求对方,也就更容易失望、不满、生气,如果双方都是这样,就会愈发形成恶性循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