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子月赚4万,母亲每月要3000
觉得过分吗?看小视频看到的
母亲早年丧夫,自己一个人带大儿子
母亲过生日,儿子给5000千
母亲每月有2000出头的退休金
觉得儿子给少了,问他要每月3000块
说邻居儿子每月给父母5000
儿子有点生气
儿子说,我每月还房贷压力很大
还有你孙子的补习班,
每月也不少钱
还有每个月花销也不少
每月给母亲3000他没有 我无感 自己有退休金,能够应付当地物价水平的话,没必要跟孩子要每月固定费用。
节日生日表示一下,以后大病养老补贴一些,就不错了。
儿子这个收入,生日给5000,可以了。过年啥应该还会再给一些。不少了。 肥园子 发表于 2025-11-15 12:30
我无感
如果你是儿子,会给吗? 旧欢如梦余寥寥 发表于 2025-11-15 12:32
自己有退休金,能够应付当地物价水平的话,没必要跟孩子要每月固定费用。
节日生日表示一下,以后大病养老 ...
是的,过生日都给5000
过年过节也会给一些 喜乐安宁 发表于 2025-11-15 12:43
如果你是儿子,会给吗?
我不代入,因为我妈退休金够花,不需要我的钱 旧欢如梦余寥寥 发表于 2025-11-15 12:32
自己有退休金,能够应付当地物价水平的话,没必要跟孩子要每月固定费用。
节日生日表示一下,以后大病养老 ...
确实 拥有幸福的能力 发表于 2025-11-15 12:54
确实
母亲可能觉得自己一个人带大孩子辛苦了
而且儿子每个月赚这么多钱
觉得自己早年的辛劳没有得到儿子回报吧
再有对比一下邻居儿子给5000块
觉得儿子如领居儿子孝顺吧 喜乐安宁 发表于 2025-11-15 13:07
母亲可能觉得自己一个人带大孩子辛苦了
而且儿子每个月赚这么多钱
觉得自己早年的辛劳没有得到儿子回报吧 ...
儿子如果一线,四万养家糊口,房子孩子,并不特别宽裕。
我给我妈生日啥一次也就五六千。
如果跟我说这套回报论,我就先炸了:你养大孩子,那是你应该做的,你当养猪养大了吃肉呢。
我可以给,但不接受绑架。 本帖最后由 静心品茗 于 2025-11-16 13:08 编辑
{:5_141:}{:5_142:}
儿子没结婚,如果给我我拿着,结婚了,我自己够用,就不要他的钱了 哈哈哈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“对”或“错”,关键在于理解双方立场、家庭关系背景,以及金钱背后的情感逻辑。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理性分析:
一、从母亲的角度:为什么她觉得3000不多?
情感付出与期待回报
她早年丧夫,独自抚养儿子成人,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。在她心中,儿子的成功离不开自己的牺牲,因此希望得到一定的“认可”和“回馈”。
社会比较心理
“邻居儿子给5000”——这种比较在中国家庭中很常见。父母容易用他人子女的行为来衡量自己孩子的孝顺程度,哪怕两家经济状况、家庭结构完全不同。
退休金有限,想提升生活质量
虽然有2000多退休金,但在通胀和医疗支出压力下,可能仅够基本生活。她希望儿子补贴后能更宽裕些,比如旅游、买点好衣服、存点应急钱。
试探性表达需求
有些父母不好意思直接说“我需要钱”,而是通过“别人家孩子”来委婉表达。要3000,未必是贪心,而是一种“被重视”的确认。
二、从儿子的角度:为什么他生气?
已经给予远超平均水平的支持
月入4万(税后可能3万左右),拿出3000相当于收入的10%;
生日一次性给5000(注意:你写的是“5000千”,应为笔误,实际应是5000元);
母亲已有2000+退休金,生活无虞; → 从客观经济角度看,儿子已很孝顺。
被“道德绑架”感强烈
当母亲说“别人家儿子给5000”,容易让儿子觉得:无论我给多少,都不够;我的努力被忽视,只被拿来比较。这会伤害亲子关系中的情感联结。
担心开“无底洞”先例
如果这次答应3000,以后会不会要更多?买房、养老、医疗……边界感模糊会让成年子女焦虑。
三、关键问题:是“钱”的问题,还是“爱”的问题?
很多时候,父母要的不是钱本身,而是:
“我在你心里还重要吗?”
“你有没有忘记我为你吃过的苦?”
而子女生气,也不是舍不得钱,而是:
“我已经尽力了,为什么还要被指责不够好?”
“我的孝心怎么总被量化成数字?”
四、如何化解?建议沟通方式
✅ 对儿子:
不必立刻拒绝,可以说:“妈,我理解你想过得更好。我每月给你3000没问题,但我希望你知道,我给你的从来不只是钱,还有时间、关心和尊重。”
同时温和设立边界:“但我也在规划自己的未来(比如结婚、买房),希望你能理解我的压力。”
✅ 对母亲:
可以表达感激:“妈,我知道你一个人把我拉扯大不容易,我永远记得。”
再说明现实:“我现在收入看着高,但开销也大。给你3000我可以做到,但别拿我和别人比,我对你的孝心不比任何人少。”
五、客观判断:过分吗?
标准 分析
经济合理性 不过分。儿子收入高,3000占比较低;母亲有基础保障,非无理索取。
情感合理性 需谨慎。若母亲长期抱怨、攀比、否定儿子付出,则可能伤感情。
社会普遍水平 在中国,月入4万者给父母2000–5000都属常见,3000处于中等偏上。
📌 结论:单看金额,不过分;但若伴随情感勒索、持续不满,则可能破坏亲情。
最后提醒:
孝顺不是交易,但亲情需要双向体谅。
母亲要看到儿子的担当,儿子也要理解母亲的孤独与不安。
比起每月3000块,一句“妈,你辛苦了” + 定期陪伴,往往更珍贵。
如果双方都能跳出“钱”的框架,回归“爱”的本质,这件事完全可以成为加深理解的契机,而不是矛盾的导火索。 这是AI的评论,不是我的
我对此没有评论,这种事没有绝对对错 给一两千够了 忒开心 发表于 2025-11-15 23:31
给一两千够了
儿子节假日母亲生日都会给母亲钱
这些钱算下来,也超过一个月1000了 河蚌赌徒 发表于 2025-11-15 20:34
这是AI的评论,不是我的
我对此没有评论,这种事没有绝对对错
哈哈,AI非常客观
方方面面都想到了 我552288 发表于 2025-11-15 16:06
儿子没结婚,如果给我我拿着,结婚了,我自己够用,就不要他的钱了
你是体谅孩子的母亲 静心品茗 发表于 2025-11-15 14:26
我和大家的看法不一样.
因为说到底,是这当儿子的蠢呗,明知自己妈会这样的心态,干嘛要将自己的月收入让 ...
确实,这是更聪明的做法
但是好像比较难做到
像我的收入,我有亲戚是这边的同行
她们很快就把收入报告给我父母了
页:
[1]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