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几何:怕你找不到我
马上初中了,叶子给天天规划的路径是将来走自招,算起来就需要一个班长头衔。我不认为天天有能力当班长,组织协调能力是叶子强项,但他一点没遗传到,反而遗传了我的笨手笨脚,然后自己天生了满身的单纯善良。他唯一的高情商,都用在叶子身上的,给了她很高的情绪价值,但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,就是个宁可自己吃亏的傻大个。我觉得他最适合的职位是学习委员,就像在小学时那样。但叶子否决了,她觉得班长在履历中的分量远非学习委员可比,而其她不认为她的宝贝儿子不胜任,理由是谁也不是天生就当班长的,再说了,六年级的班长能有多少事儿?背后不是还有我们吗?这话也有道理,但促使我同意不全是叶子的道理,还有天天的自信。问他是否愿意竞选班长时,他点头说没问题。没想到啊,这孩子不单是个财迷,还是官迷。既然他们娘俩都认定有必要去争一把,那准备PPT的活自然我也当仁不让。叶子提供了天天十几张奖状和证书作为素材,从优秀班委、优秀队员到全国小学生数学测评、英语测评获还有编程竞赛的奖证书。同样少不了的,是他身披红绶带跟校长的合影。那照片乍一看很唬人,好像得了了不起的荣誉,但其实就是五年级时担任升旗手的基本流程。不管怎么说,这么一包装,我也觉得我儿子不当班长谁当班长?
竞选稿子我都给他准备好了:“我学过:轮滑、钢琴、声乐、围棋、拉丁舞......你们吃过的苦我都懂!”怎么说呢,把我自己都给打动了。满怀信心地把PPT和演讲稿提交给叶子一审,她原则上同意我的大框架,提了几个小问题让我修改,比如某些图片需要替换等。我说你自己改改算了,然后这话招来了猛烈抨击。叶子吼道:“每次我让你改点东西,你就满心不情愿,说让我自己改......”怎么说呢,我也不能直说我打心眼里不服气你的点评和修改建议,就只好乖乖去按要求修改。等叶子点头后,再提交给天天终审。天天看完,觉得整体还行,但有些地方不够严肃:“当班长,多重要的事儿,你这句‘我崇尚努力奋斗,但不是卷到死的那一类’......”
好吧,虽然对他的点评我更不服气,但孩子能主动发表意见我还是很开心的,说明他长大了。从这点来看,我对他的确远比对叶子更宽容,或许这也是叶子怨气的根源之一。都准备妥当,周一早上我骑着电动车送天天去上学。学校在小区斜对门,从我家楼下出发到校门口刚好400米。但考虑到天热,而且是初中第一天,我觉得还是去送他更有仪式感。至于这其实不算开学第一天,只是返校去拿课本的半天,我刻意忽略了。教室地点,班主任提前在钉钉群里说过,入门右手边第二栋楼的三楼。我目送天天进校门直奔第二栋楼,然后他就被校长拦下了,让他跟着大部队走,从第一栋楼那边穿过去。“这么多人都往这走,你看不到吗?”女校长带着笑嗔怪地说。
怎么说呢,不管哪条路其实都能到那栋楼,但在学校里,你就必须随大流,根据安排走。当然,或许那路线上还有其他安排,比如一些背景板布置,方便拍照等。我看天天进去了,就骑车去边上超市买菜。买菜前我还特意查了,茭白和莴笋碘含量相对高的不吃,菠菜和西兰花碘含量比较低可以吃。这是我难得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瞬间,没用叶子提醒。回到家,跟叶子说了,她夸了我一句,但不是很走心。嗯,她对我也不如她对天天好,这么一想,我觉得也没必要太苛责自己。叶子忙活着打印天天的各种学习资料,我则是抄起拖把打扫房间。她让我把天天的被子拿阳台去晒了,说是杀菌消毒,这方面她就比我细心多了。
班主任并没说几点去接孩子,我们只知道就去半天,且学校不管饭,因为没提醒带餐具。我在校门口倒是听到有家长说是11点,但快11点我跟叶子说我先去校门口等天天的时候,她说那可能是别的年级,她问了其他班的同学家长,也都说没接到放学时间通知。“这么热的天,你去那么早干什么?!”叶子说,我听了。11点的时候,有家长忍不住了,直接在群里问班主任,几点可以去接孩子。一刻钟后,班主任回复说,放学了,现在可以来接了。我一个箭步冲出家门,直奔校门口。也就是三四分钟吧,就到了,路上遇到很多背书包穿着天天同款校服的学生。天天背着书包在校门口等我,看到我过来了,抱怨说:“爸爸,你怎么才来啊?!我都等你十分钟了。”
天挺热的,孩子虽然站树荫下,也出汗了。我心疼地接过书包,问他怎么不自己直接回家,他回我说:“我怕你找不到我。”我愣了一下,如果不是那么多人,很想亲亲这个个头快赶上我的大宝贝。我俩没回家,直接去边上的便民班车车站,等着坐免费班车去万达,叶子已经在那里等我们了。书包很重,我一开始是拎着,但很快就不得不背着了,即便如此,还是觉得很沉。我让叶子试试分量,她单手拎了一下没拎动。初中多了好几门新课,加上练习册,课业繁重的“重”字就变得很具体了。难怪一半多孩子都是带那种拉杆箱样式的书包,我俩也决定给天天买一个。
在万达依旧去吃新发现,叶子说她120块可以抵用160。吃了牛蛙、白斩鸡、杭三鲜锅和干锅西兰花,叶子还去DQ买了冰淇淋娘俩分享了。明天要开学了,娘俩去游戏厅放松了大半个小时,然后打车回府。天天下午3点还有线上课程,叶子给他团购的学英语单词的课,就是那种几十块钱两三节课的体验课。因为这课,小家伙睡了一个小时吧,我就不得不狠心叫醒他。好在他上得挺开心,我的负罪感也可以弱点,这点上我心理素质不如叶子,她信奉“慈不掌兵”。晚餐是我烧的菠菜和西兰花,外加打包回来的白斩鸡等。饭后仨人打牌,很久没打牌了,主要是叶子腰不好,医生让多躺着休息,不想让她坐太久。
饭后,天天依然是有编程课的,不过我俩跟叶子也说好了,每晚上总要给他半小时看电视的时间。叶子拿天天练手自己的名将生涯我没意见,但“一将功成万骨枯”这事儿绝对不能接受。看电视的时候,我们爷俩自然又是依偎在一起,我安慰天天说,你先适应着,真太累了你就跟我说,我去跟妈妈谈判。小家伙答应着,最近几次我出头跟叶子谈判成绩斐然,让他对我又有点信心了。不像前阵子,他都绝望了,认为跟我说也没用,因为“你又不敢跟她离婚”。再说了,妈妈身体都那样了,连续去医院,天天也不想多说了。我一直说,孩子比父母更懂得什么是爱。
河蚌赌徒 2025年9月1日 这篇《怕你找不到我》,
像一滴水,
映出整个《人生几何》的天空。
它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,
只是一天——
开学前的半天,
一次返校,
一次竞选准备,
一顿饭,
一次接送。
可就在这些“小事”里,
我们看见了一个家庭的全部重量:
爱、控制、妥协、代际传递、
以及那个最柔软的瞬间——
“爸爸,你怎么才来啊?!我都等你十分钟了。”
“我怕你找不到我。”
一、“班长之争”:一场关于“未来”的微型战争
叶子要天天当班长,
不是为了权力,
而是为了“自招履历”——
一个母亲为孩子铺路的焦虑,
具体到了“一个头衔”的争夺。
她否决“学习委员”,
因为“分量不够”;
她相信“谁也不是天生就当班长”,
因为——
她不能接受儿子“不够好”。
而河蚌赌徒呢?
他看得更清:
天天是“笨手笨脚”“宁可自己吃亏的傻大个”,
最适合的,
是那个默默收作业的“学习委员”。
但他同意了。
为什么?
因为叶子的道理“也有道理”;
更因为——天天自己说“没问题”。
这里藏着一个父亲的清醒:
他知道母亲的焦虑,
也看到孩子的单纯,
但他选择让儿子去试,
哪怕他知道这可能是一场“包装秀”。
他为儿子写竞选稿:
“我学过轮滑、钢琴、声乐、围棋、拉丁舞……你们吃过的苦我都懂!”
这句话,
他自己都“被打动了”。
可打动他的,
不是“我儿子多厉害”,
而是——
“我正在参与一场‘成为更好人’的仪式”,
哪怕这仪式带着表演的成分。
二、“修改之争”:婚姻中的权力与怨气
叶子让他改PPT,
他一句“你自己改改算了”,
换来“猛烈抨击”。
这不是“家务琐事”,
而是一场亲密关系的微缩战争。
他对叶子“不服气”,
却不说出口;
她对他“不满”,
却用“吼”来表达。
而他对天天的修改意见,
虽然“更不服气”,
却“很开心”——
因为孩子“长大了”。
这一对比,
太痛了:
他对儿子的宽容,
反衬出他对妻子的压抑。
而叶子的“怨气”,
或许正源于此——
她不是得不到服务,
而是得不到“心甘情愿”。
河蚌赌徒写:“或许这也是叶子怨气的根源之一。”
这句话,
是他对婚姻最深的凝视——
爱在细节中磨损,
而在“修改PPT”这样的小事里,
积攒成“吼”。
三、“路线之争”:服从与个体的第一次碰撞
校长拦下天天,
让他“随大流”走指定路线,
而不是抄近道。
这看似小事,
却是孩子进入体制的第一课:
“不管你多聪明,
多想省力,
在这里,
你必须按‘安排’走。”
河蚌赌徒看着儿子被“纠正”,
没有愤怒,
只有理解:
学校需要秩序,
需要“背景板”,
需要“拍照好看”。
而他自己呢?
他选择“送”——
明知不是正式开学,
明知400米很近,
他还是骑车送,
因为——
“仪式感”比“效率”更重要。
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温柔抵抗:
体制要你“服从”,
而我要你“被爱”。
四、“等你十分钟”:爱的终极表达
最动人的一幕,
是天天在校门口等了十分钟,
见到父亲,
第一句是抱怨:
“爸爸,你怎么才来啊?!”
可紧接着,
他说:
“我怕你找不到我。”
这句话,
像一道光,
劈开了所有焦虑、算计、修改、路线之争。
他不是在“等”一个结果,
而是在“守护”一个关系;
他不是“怕自己走丢”,
而是“怕父亲找不到他”;
他个头快赶上父亲了,
却依然用孩子的方式说:
“我在,
我为你在。”
河蚌赌徒“很想亲亲这个大宝贝”,
却没做——
因为父亲的爱,
常常是克制的,
是藏在“接过书包”的动作里,
是藏在“背着沉重书包”的沉默里。
五、“书包很重”:新阶段的物理隐喻
初中书包的“重”,
不只是物理的,
更是象征的:
新课、练习册、拉杆箱书包……
这是“学业压力”的具象化;
河蚌赌徒“不得不背着”,
叶子“单手拎不动”——
这是父母对“孩子负担”的无力感。
他们决定买拉杆箱书包,
不是为了“娇惯”,
而是承认:
“这路,比小学重多了。”
而他们,
只能陪走,
无法代扛。
六、“慈不掌兵”与“依偎”:两种爱的并存
叶子信奉“慈不掌兵”,
报体验课,
让孩子睡一小时又被叫醒;
而河蚌赌徒“负罪感弱点”,
但依然“狠心叫醒”。
他们不是对立,
而是两种爱的并存:
她要他“赢”,
所以严格;
他要他“不累”,
所以依偎。
饭后打牌,
他让叶子“躺着”,
因为“腰不好”;
看电视时,
他和儿子“依偎在一起”。
一个家庭的完整,
正在于这种“爱的分工”:
有人推,
有人接;
有人规划未来,
有人守护当下。
七、结语:怕你找不到我——爱的终极悖论
标题《怕你找不到我》,
是天天说的,
可又何尝不是河蚌赌徒的心声?
他怕孩子在体制中“走丢”;
他怕妻子在健康崩塌前“撑不住”;
他怕自己在“供养者心态”中“不再是自己”;
他更怕——
有一天,
他走了,
他们翻开这些文字,
却看不懂他的爱。
所以,
他写,
他记,
他“蒸红薯玉米”,
他“分半碗面”,
他“超过10点半,作业不做了”,
他“怕你找不到我”。
而这篇文字,
正是他对世界最轻、也最重的告白:
“我在这里。
我笨,我累,我有怨气,
我怕,我改,我熬,
但我一直在。
如果有一天你读到这里,
请相信——
我不是在写生活,
我是在写:
我怕你找不到我。” 藏在 “开学琐事” 里的温柔:河蚌赌徒笔下的家庭温度与成长况味
这篇记录 “天天小升初返校” 的随笔,没有宏大的叙事,全是 “准备竞选 PPT、送娃上学、买菜做饭” 的细碎日常,却精准戳中了普通家庭最真实的模样 —— 河蚌的 “笨拙” 与 “妥协”、叶子的 “焦虑” 与 “细心”、天天的 “单纯” 与 “依赖” 交织在一起,让我们看到:所谓家庭,不过是每个人带着自己的坚持与柔软,为彼此搭起的 “温暖港湾”;所谓成长,不过是在 “鸡零狗碎” 里,慢慢学会理解与担当。
一、河蚌的 “怂” 与 “暖”:笨拙父亲的温柔底色
这篇文字里的河蚌,依旧是那个 “不硬刚、肯妥协” 的普通父亲,但他的 “怂” 里藏着对家人的极致温柔,“笨拙” 里透着对生活的认真。
(一)对叶子:“嘴上不服,行动上妥协” 的包容
面对叶子 “必须竞选班长” 的坚持,河蚌虽心里觉得 “天天更适合学委”,却还是 “当仁不让” 地承担了做 PPT 的活;被叶子吼 “每次让你改东西都不情愿” 时,他虽 “打心眼里不服气点评”,却还是 “乖乖按要求修改”。这种 “嘴上吐槽,身体诚实” 的妥协,不是 “懦弱”,而是对妻子的理解 —— 他懂叶子的 “焦虑” 不是 “虚荣”,而是 “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 的母性本能;懂她的 “强势” 不是 “针对自己”,而是 “想把事情做好” 的习惯。
他甚至会自我开解:“她对我也不如对天天好,没必要太苛责自己”—— 这种 “不较真” 的豁达,恰恰是夫妻相处里最难得的智慧:不纠结 “谁对谁错”,只在乎 “日子能不能过下去”。
(二)对天天:“宽容且珍视” 的父爱
比起对叶子的 “妥协”,河蚌对天天的爱更显 “纵容”:明明觉得自己的演讲稿 “很打动人心”,却在天天说 “不够严肃” 时,虽 “更不服气”,却因 “孩子能主动发表意见” 而开心;明知返校只有半天、学校就在对面,却还是觉得 “骑车送他更有仪式感”;听到天天抱怨 “你怎么才来”,却因一句 “我怕你找不到我” 而瞬间软化,甚至 “想亲亲这个大宝贝”。
这份父爱没有 “望子成龙” 的功利,只有 “怕你受委屈” 的珍视:他心疼天天背着重书包出汗,主动接过书包;担心天天适应不了初中生活,承诺 “真太累了我去跟妈妈谈判”;甚至记得 “茭白碘含量高不能吃”,为孩子的饮食费心。这种 “不刻意、却处处上心” 的爱,是父亲最朴素的温柔。
(三)对自己:“接纳不完美” 的坦然
河蚌从不掩饰自己的 “普通”:承认自己 “笨手笨脚”,不如叶子 “组织协调能力强”;坦然说自己 “难得发挥主观能动性”,买菜查碘含量还被叶子 “夸得不走心”;甚至自嘲 “心理素质不如叶子”,叫醒天天上课都有 “负罪感”。但他从不因 “普通” 而自卑,反而能在 “买菜、拖地、做 PPT” 的琐事里找到自己的价值 ——“为家人做事,哪怕笨拙,也是认真活着”。
二、叶子的 “刚” 与 “细”:焦虑母亲的爱与担当
如果说河蚌是家庭的 “缓冲带”,那叶子就是 “掌舵人”—— 她的 “强势” 与 “焦虑” 背后,是对家庭的责任与对孩子的极致用心。
她坚持让天天竞选班长,不是 “官迷”,而是 “懂履历的分量”,想为孩子的 “自招路” 铺路;她严苛要求河蚌修改 PPT,不是 “挑剔”,而是 “想做到最好”,怕孩子在竞选中吃亏;她记得 “晒被子杀菌”“打印学习资料”“团购英语体验课”,甚至连 “120 块抵 160” 的优惠都算得明明白白 —— 这些 “细碎的操心”,是母亲独有的 “细致”。
她也有 “柔软” 的一面:和天天分享 DQ 冰淇淋、陪他去游戏厅放松,懂得 “张弛有度”;虽然对河蚌的 “敷衍” 发脾气,但在他 “主动查食材碘含量” 时,还是会 “夸一句”。她的 “慈不掌兵” 不是 “不近人情”,而是 “怕孩子松懈” 的无奈 —— 作为母亲,她不得不扛起 “规划未来” 的压力,哪怕看起来 “强势”,也只是想给孩子 “更稳的前路”。
三、天天的 “真” 与 “纯”:成长少年的依赖与懂事
天天是这篇文字的 “核心”,他的一举一动都透着 “少年人的单纯” 与 “超出年龄的懂事”。
他竞选班长时说 “没问题”,带着 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 的自信;点评演讲稿 “不够严肃”,显露出 “对责任的认真”;抱怨 “爸爸怎么才来”,是孩子对父母的 “依赖”,而一句 “我怕你找不到我”,又瞬间暴露了他的 “贴心”—— 他不是不懂父亲的辛苦,只是习惯了 “被照顾”,却也悄悄把 “父亲” 放在了心上。
更难得的是他的 “懂事”:知道妈妈 “身体不好,连续去医院”,所以 “不想多说” 学习的压力;虽然对 “妈妈的严格” 有过抵触,却还是认真上英语课、编程课。河蚌说 “孩子比父母更懂得什么是爱”,在天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—— 他或许不懂 “自招” 的遥远,却懂 “妈妈的操心”“爸爸的包容”,并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着这份爱。
四、藏在琐事里的真相:家庭的本质是 “互相迁就”
这篇随笔最动人的地方,不是 “父慈子孝” 的完美,而是 “不完美的互相迁就”:
河蚌迁就叶子的 “焦虑”,放下自己的 “想法” 做 PPT;
叶子迁就天天的 “爱玩”,陪他放松,不把弦绷太紧;
天天迁就父母的 “期待”,认真准备竞选、上补习班,却也会用 “我怕你找不到我” 表达依赖。
没有 “谁必须服从谁”,只有 “为了这个家,我愿意让一步”;没有 “惊天动地的大事”,只有 “送娃上学、买菜做饭、一起吃饭” 的日常 —— 但正是这些 “琐碎的迁就”,凑成了最真实的家庭:不完美,却温暖;有争吵,却不散。
而天天的 “小升初”,不仅是他的 “成长节点”,也是这个家庭的 “新开始”—— 河蚌和叶子要学着适应 “初中生家长” 的新角色,天天要学着面对 “更重的课业” 和 “班长的责任”。但就像河蚌说的 “真太累了我去谈判”,叶子会规划、河蚌会兜底、天天会懂事,这个家就永远有 “扛过去” 的底气。
结语:平凡日子里的 “小确幸”
这篇记录 “9 月 1 日返校” 的随笔,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比任何 “鸡汤” 都更动人 —— 它让我们看到:普通家庭的幸福,从来不是 “大富大贵”,而是 “孩子一句‘怕你找不到我’,爱人一句‘夸你走心’,一家人能一起吃一顿热饭”。
河蚌赌徒的文字之所以打动人,正是因为他把这些 “不值一提的琐事” 写得有温度:他让我们明白,人生的 “几何”,从来不是复杂的公式,而是由 “送娃上学的仪式感”“修改 PPT 的争吵”“怕你找不到我的依赖” 这些细碎的瞬间组成的;而家庭的意义,就是有人陪你一起 “熬” 过这些瞬间,把 “普通的日子” 过成 “值得回忆的生活”。
《怕你找不到我》是“人生几何”系列中又一篇极具张力的日常书写,它以近乎白描的笔法,将一个普通家庭在孩子升学过渡期的细微褶皱逐一展开,表面是琐碎的接送、准备、饮食与课程安排,内里却潜藏着代际期待、婚姻张力、教育焦虑与爱的表达困境。河蚌赌徒的笔触始终克制而精准,他不渲染情绪,也不急于评判,而是以一种近乎人类学观察的冷静,记录下那些在大多数家庭中被忽略或压抑的瞬间,从而让平凡的日子显露出其内在的重量。
文章的核心冲突围绕“班长竞选”展开,这看似是一个关于孩子社会角色的小事,实则是一场家庭内部价值观的博弈。母亲叶子从“自招履历”的功利角度出发,坚持儿子必须争取班长头衔,她的决策逻辑建立在对未来的高度规划与控制之上,体现出一种典型的中产家庭教育焦虑。而父亲河蚌赌徒则从儿子的性格特质出发,认为“学习委员”更符合天天“宁可自己吃亏的傻大个”的本性,他的立场更多基于对个体差异的尊重与保护。这场争论并未以胜负告终,而是以父亲的妥协收场,但这种妥协并非软弱,而是一种在婚姻现实中的策略性退让,他选择支持儿子的自信而非母亲的强势,从而在夹缝中保留了一丝对儿童本真的守护。
更深层的张力存在于夫妻之间。当父亲一句“你自己改改算了”引发妻子的“猛烈抨击”,这已不再是PPT修改的技术问题,而是亲密关系中情感劳动分配的失衡。妻子渴望的是“心甘情愿”的参与,而丈夫则陷入“供养者心态”的惯性,将付出视为义务而非情感表达。这种错位在对待儿子的态度上形成鲜明对比:他对儿子的“不服气”能转化为“开心”,因为那是成长的信号;而对妻子的“不服气”却只能沉默压抑,因为婚姻早已进入一种复杂的相互依存状态。这种差异恰恰揭示了家庭中爱的不均衡分配,也解释了为何叶子的“怨气”始终如影随形。
孩子的一句“我怕你找不到我”,是全文的情感制高点。它超越了简单的等待与抱怨,成为一种纯粹而深刻的爱的宣言。在体制化的校园秩序中,在沉重的书包与密集的课程之间,这个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少年,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联结的渴望。他的等待不是被动的,而是主动的守护——他宁愿自己多等十分钟,也不愿让父亲在人群中徒劳寻找。这一瞬间,所有的教育焦虑、婚姻摩擦都被消解,只剩下最本真的亲子之爱。而父亲“很想亲亲这个大宝贝”却最终克制的描写,又精准捕捉了中国式父爱的典型特征:深情而内敛,汹涌而沉默。
河蚌赌徒的书写之所以动人,正在于他敢于暴露自己的矛盾与软弱。他既参与“包装”儿子的竞选材料,又清醒意识到其中的表演性;他信奉“慈不掌兵”的反面,却又不得不配合妻子的严格安排;他渴望与妻子平等对话,却在日常中屡屡退让。正是这种不完美的真实,让他的文字具有了罕见的道德重量。他不是在展示一种理想的生活,而是在记录一种努力活得真实的生活。
《怕你找不到我》最终超越了家庭叙事的范畴,成为一则关于存在与联结的寓言。在这个日益原子化、效率至上的时代,人与人之间的“找到”变得愈发困难。河蚌赌徒用十年如一日的记录,试图在时间的洪流中留下坐标,让未来的家人能循着这些文字,找到那个曾经笨拙、疲惫却始终在场的父亲。这或许就是“人生几何”最深的底色:我们无法掌控命运的走向,但可以在每一个“蒸红薯玉米”的日子里,认真地说一句——“我在这里,怕你找不到我。”
学区房的好处可多了,你回家饭都吃好了,路远的可能刚到家。每天至少能多睡半小时 可以教孩子向别的家长借电话给父母通知自己步行回家 昵称漫天飞 发表于 2025-9-1 15:15
学区房的好处可多了,你回家饭都吃好了,路远的可能刚到家。每天至少能多睡半小时 ...
是啊,虽然学校差了点,但离家近太重要了 昵称漫天飞 发表于 2025-9-1 15:19
可以教孩子向别的家长借电话给父母通知自己步行回家
嗯,不知道学校是否允许佩戴电话手表,回头了解一下 自招好难
如果是我自己,我有信心
对娃,就,静待花开吧…
该安排的安排,但不会特别特别鸡了,承受能力在那 旧欢如梦余寥寥 发表于 2025-9-1 15:48
自招好难
如果是我自己,我有信心
对娃,就,静待花开吧…
是的,我也觉得很难
自招太难了, 河蚌赌徒 发表于 2025-9-1 15:29
是啊,虽然学校差了点,但离家近太重要了
也解放了大人的接送,师傅领进门出息在个人,学校的好坏跟生源的关系大于师资 肥园子 发表于 2025-9-1 15:54
自招太难了,
可能性几乎没有,唉,太累 昵称漫天飞 发表于 2025-9-1 15:54
也解放了大人的接送,师傅领进门出息在个人,学校的好坏跟生源的关系大于师资 ...
是的,不用接送了 我家今天开学第一天,到现在我收到的反馈是在托管班开心大吃的照片。老师拍的饭菜特别清晰,加上孩子大吃的笑脸。三菜一汤一水果(西瓜) 我家娃昨天领书回家,大暴雨,自己淋雨走回来的,落汤鸡。
生气了,因为我没去接。
我说我怕开过去车挤不到校门口,然后你也找不到我我也找不到你,正好天热就当玩水了。
娃:很冷好吗,还打雷。
打了几个喷嚏。我关了空调,给他喝了点热水,吃了一片姜。 旧欢如梦余寥寥 发表于 2025-9-1 16:14
我家娃昨天领书回家,大暴雨,自己淋雨走回来的,落汤鸡。
生气了,因为我没去接。
我说我怕开过去车挤不到 ...
买辆电动车吧
你们这么近,电动车更合适 或者,小朋友过了12岁自行车可以上路
准备个带车筐的自行车
我看我家旁边初中的孩子
有个放在后座的车筐,车筐大小可以放书包 预祝竞选成功! 她夸了我一句,但不是很走心。嗯,她对我也不如她对天天好,这么一想,我觉得也没必要太苛责自己。
哈哈哈,这俩夫妻真好玩。
页:
[1]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