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说小时候为啥读书
本帖最后由 添米粒 于 2025-2-18 09:29 编辑这题目,好像自夸嫌疑,不过,真不是,因为其实也没啥好自夸的。
只能说,每个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还是需要一些悟性。
俺出生在小镇上,虽说爸妈都有工作,但那个年代,多子女外加各种父母代的原生家庭情况,所以,基本无富裕人家(大家都穷的很稳定),我家唯一好的可能就是还没怎么太饿肚子,毕竟粮本还是按月供应的,最基本的口粮还是能买回家,记得那时母亲经常算算我们(弟弟还有妹妹)年纪多大了,因为长一岁就会提高一下供应的细粮(每月大米)斤数,一斤一斤地涨上去的,有结余的时候母亲会给小舅舅或大舅舅带点回去,还有外婆来带我们,都是要吃饭的,所以才算的紧,那时是粗细粮搭配,但南方粗粮好像买面粉或面条也算粗粮了,反正我印象中就是背面条,没买过玉米什么的。
标准答案是
为中华之崛起 然后,这从小就知道生活艰难,父母生活也不容易,上学了开始也是糊里糊涂,各种在教室里贪玩鬼画(我妈竟然给我报了一个民办大队一年级去读,没有学校,只有临街租的一间教室,一个老师包所有课,体育课就让我们在街上乱跑,艾玛),因为我读书那年不知为啥镇里的中心小学不招生,我妈又想让我提前上学(6岁多,还没到7岁,俺12月出生的),所以看到大队招一个班,就把我给送进去了(这个大队小学在下下一年还招了个班,有头到尾就是这两个班,后来拿了生产队晒场那边两间屋子来做教室,课桌是土砖垒起来的,有时上着上着课哄的一声课桌倒了,疑问呢调皮的学生动来动去土砖就歪了,倒了)。 肥园子 发表于 2025-2-17 14:25
标准答案是
为中华之崛起
小园志存高远,理想高远。点赞 开始读书时读的歪七八倒,家庭作业随街乱写,拿着作业本走几步贴着街上人家的墙面一路写一路走,记得有次遇到个同学妈妈路过,我正好在写10+1=多少,我就问10+1等于多少啊,那个女人就说:哎妹儿,10+1等于11啊,于是我就写上11。哈哈,不知为啥记得这个场景,确实是记得,说明记忆力还可以,所以间接也说明后来愿意学习后就还是容易读好。 不知道为啥要读书
要是知道的话我就不是现在的我了 就这样读着,那时没课外班也没其他书籍,随便读,愿意把作业写完就是好学生了,总而言之就是读的还可以,学了乘除法后用扑克牌算三八二十四,俺是一帮小伙伴里算的最快那个,隔壁男同学的妈妈就说以后这个女娃读书估计可以,俺似信非信,不知所以。
再后来五年级上学期,我母亲调到爸爸工作的小城,我们也转学过去,一个多月没人收我和弟弟(学籍),后来好不容易才搞掂接收学校,我和弟弟同时进入了家附近的一家一般性小学(另外还有所好的,进不去),在等候入学的日子里,因为在家呆着无聊,俺就天天看书,我弟则喜欢跑出去玩,记得那时数学学分数还有行程问题等,我觉得书上看得很明白啊,所以进去读书完全无问题,跟得上,小测验100分,数学老师就表扬:你们看人家从乡下转学过来也比你们学的好。艾玛,汗颜。 林晓若 发表于 2025-2-17 14:35
不知道为啥要读书
要是知道的话我就不是现在的我了
基本上还是属于天资聪颖,愿意读就可以学进去,哈哈,表扬林博士可以的。
俺只属于运气好,早年大家放羊,俺自己放的松点。 添米粒 发表于 2025-2-17 14:40
就这样读着,那时没课外班也没其他书籍,随便读,愿意把作业写完就是好学生了,总而言之就是读的还可以,学 ...
所以数学老师很喜欢俺,各种表扬下就想着不能丢脸,所以就一直学着还过得去,五年级下学期数学老师还让俺去参加数学竞赛,记得那次成绩很差,因为俺没接触过奥数,但好在那时并不是特别重视奥数,就算升学考试也很少涉及奥数范围,所以就还可以,小学毕业顺利进入当地最好中学重点班。 再然后就是各种看到爸妈工作的不易,养家的不易,各种东家长西家短分房几个娃什么的各种条件比拼,还有厂里奖金系数职务升迁待遇不同之类的话题,从小听过一些,心想,啊生活好难啊,爸妈就说,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(现在这也是个问题,但好像工科学生还是更容易找工作),在这种背景下,学习似乎也还能带来很多乐趣,上中学后是真觉得物理数学(开始还没化学)很有趣的,真有趣,也想知道为什么,平面几何也好物理磁场也好,都很有趣。自然科学类学科还是很有趣的。 大部分时候,我就是觉得父母太难了,所以好好学习下可能他们会高兴一些,至少去开家长会比较开心,我弟弟就一直大而化之无所谓,所以爸妈没人愿意去开他的家长会,我爸给他辅导作业经常能辅导到发脾气。我弟天生喜欢出去玩,有次不晓得为啥还掉进旁边卫校医疗垃圾堆(很多玻璃渣子),弄得受伤回家。可见多淘气,学习也不好,能及格不错了。我的成绩任何一科,基本从没低过80分,数理化成绩更好一些,基本能在90左右(100分制),反而语文英语政治稍差一些。 本帖最后由 施宜 于 2025-2-17 16:59 编辑
我那时因为文革,不设高中,初中混几年就面临上山下乡,已有哥姐插队落户的则可以留城分配工作~~~
因此不是为啥读书,而是没学给上!
楼主家在我小时候看来算很好很好的了。
我家小时候大米都吃不饱,要搭配红薯吃,干红薯丝拌在米饭里,那个难吃哦,我情愿不吃,不吃要被父母骂:不吃要饿死的啊……嗯,饿死也不吃,小时候瘦斤斤的。
后来分田到户后大家积极性提高了,产量提高了,白米饭记得能吃饱了,但是没有什么菜,我还是不怎么吃饭,小学毕业才六十来斤,全校第二瘦,毕业要称体重,我都不好意思称,太轻了!
我读书的目的就是走出那座大山。
我小时候也很瘦,六七十斤那种,炒豆角炒土豆都是很好吃的菜了。当然,干红薯丝还是没吃过,家里经常只有咸菜。 看到爸妈维生那么艰难,所以就想也许读书可以让将来好一点,再说也觉得学习还有趣,喜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,这样遇到问题就知道怎么做了。 添米粒 发表于 2025-2-17 16:00
我小时候也很瘦,六七十斤那种,炒豆角炒土豆都是很好吃的菜了。当然,干红薯丝还是没吃过,家里经常只有咸 ...
我家是胖基因,我那样瘦真的是吃的太少了,我是70偏中期的,你应该比我大,你家条件在那时算好的了。 添米粒 发表于 2025-2-17 16:00
我小时候也很瘦,六七十斤那种,炒豆角炒土豆都是很好吃的菜了。当然,干红薯丝还是没吃过,家里经常只有咸 ...
我姑妈三十来岁后举家迁到广州工作,小时候吃红薯吃怕了,在街上看到红薯就绕道:这辈子不想看到红薯!哈哈! 父母最开始就只是希望让我读书识字,那时候村里没有大学生
后来,初中时吧,开始有了考大学过好日子的想法 楚楚不动人 发表于 2025-2-17 16:04
我家是胖基因,我那样瘦真的是吃的太少了,我是70偏中期的,你应该比我大,你家条件在那时算好的了。 ...
也是,那时普通人家都太艰苦太穷了,我家那样算是还可以,人家说父母都拿月薪,至少还有来源,一般人家,基本无来源,经济作物少,养鸡养猪又会被扣帽子资本主义尾巴啥的,那个年代实在太难了。 楚楚不动人 发表于 2025-2-17 16:09
我姑妈三十来岁后举家迁到广州工作,小时候吃红薯吃怕了,在街上看到红薯就绕道:这辈子不想看到红薯!哈 ...
我妈也是一辈子不吃番薯,大约是她小时候吃怕了。
我姑妈七十年代接近中期调来广州的,姑丈大学毕业分来广州,回家相亲,一眼看中姑妈,姑妈年轻时很漂亮身材也高挑。
页:
[1]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