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欢如梦余寥寥 发表于 2025-2-8 22:49:59

蚝油生菜 发表于 2025-2-7 23:10
真的不是的,是不是有数学天赋,我还是能判断出来的,反正我是看不出他的数学天赋。
主要是我希望我小孩的 ...

我把数学交给老师后轻松多了,现在就批改一下、订正中解答一下。
像这样条分缕析,带点享受地带着读的,还是大语文。也没时间,慢吞吞,三年了终于到盛唐了。
这个寒假又带了一遍世说新语,因为有趣,易读。六年级涉及古文了,我看他暂时顶多中上,与其教什么中考文言词150个,不如带着读书,趣味性的,连教带猜,其实反复猜是很练语感的。语感太重要了。
大语文,中间加点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哲学常识。
世界史是我的短板。只知道大脉络。有时间看些书补补。
可惜人总是倾向于自己感兴趣/已经有积累的领域。

无欲无求 发表于 2025-2-8 22:51:42

旧欢如梦余寥寥 发表于 2025-2-8 22:41
英语也要提前学,刚还背单词呢。语文是卷子、随笔和规定阅读。
幸亏娃动作快,一天三个多小时差不多。



你家娃也够厉害的了,这么多学习量能在三个多小时完成,高效!

旧欢如梦余寥寥 发表于 2025-2-8 22:56:06

无欲无求 发表于 2025-2-8 22:51
你家娃也够厉害的了,这么多学习量能在三个多小时完成,高效!

看咋完成了。比如英语阅读卷子,我的想法是,读出声,至少部分高频的生词词组圈出来,点读笔查明读音意思,记住几个,眼熟几个,然后做题,并思考梳理答题思路。
这样做完一套卷子,吸收营养就多一些。
小朋友呢,就俩字,做题。搪塞交差得了,赶紧做完玩。
我也没太强求。

蚝油生菜 发表于 2025-2-8 23:41:43

本帖最后由 蚝油生菜 于 2025-2-9 00:14 编辑

旧欢如梦余寥寥 发表于 2025-2-8 22:49
我把数学交给老师后轻松多了,现在就批改一下、订正中解答一下。
像这样条分缕析,带点享受地带着读的, ...
我其实也解放了,因为小孩已经数学已经走上自我学习的道路——我做的就是把握大方向,把相应的材料按照小孩子需求调整(我顺便玩玩DeepSeek,自己产生适合娃的材料)。但我不负责讲,讲课交给动画,自己跟着例题学。不会了我在讲讲。我准备暑假教教小孩怎么利用DeepSeek去学数学。美国两个AI逻辑思维都不行,在逻辑思维和教小孩数学,物理上,DeepSeek有足够题库可以一步步产生小孩感兴趣,又不重复题目。

我家也在狂读书中,因为美国教育不仅数学拉胯,而且英语拉胯——基本美国人的语法,写作,阅读理解也是靠课外教。我对老师唯一感谢的就是,老师每天鼓励他们读书半小时——这点我就感激了。至于语法,词汇量,阅读理解这些是家长的事。于是在老师的要求下,我家小孩就天天捧着大部头的小说看半小时。

我开车的时候微信读书放相应的中文版,然后我们还讨论讨论。现在重点放到了英文写作上,就是怎么写故事,构思故事上。不过这个要放到暑假,平时只能是大量的阅读和讨论。跟小孩讨论书中的情节,人物还是挺好,一起感叹命运。

跟小孩一起读书,一起讨论小说,历史人物,这个才是正儿八经的长大过程。有些书我们全家一起读,一起讨论,比如昆虫记,科学史,化学史, 凡尔纳的小说等等。这些讨论其实才是真正家庭在一起的模式。相比之下,数学能够产生的共鸣,讨论太少了。

蚝油生菜 发表于 2025-2-8 23:53:39

本帖最后由 蚝油生菜 于 2025-2-9 00:06 编辑

无欲无求 发表于 2025-2-8 22:42
会做就已经很厉害了。至于速度,学校正常考试时的题量肯定能做完吧。参加竞赛的话再练练速度 ...
美国小学初中的学校的所谓考试,30分钟的考试属于中国小孩5分钟做完计算题。比如三年级一个月背会关于3的乘法,然后一个月背会了4的乘法,等等。
所以中国学生去考美国的SAT,数学根本就不用复习,只需要背一下单词就可以。主要时间都放在学阅读理解上。

美国初中的数学竞赛基本上比就是速度,比如全国各州的各学校参加的mathcount,基本题目一出就要按抢答,然后再选中回答的瞬间给出答案。到了高中才开始,经过了第一轮AMC10被选中之后参加AIME才会有填空题。那些题目才是真正的比思维。

要理解美国的教育,大概就是把上海的教育更极端化一些,基本就差不多了。

河蚌赌徒 发表于 2025-2-9 08:08:00

现在孩子太累了

四季阳光 发表于 2025-2-9 08:33:45

才发现这个贴在讨论数学教学。看标题没有及时进来。

四季阳光 发表于 2025-2-9 08:36:23

100以内加减法和个位数乘法和综合计算。
这个寒假点拨了几个小技巧,明显速度快了很多,最主要是看到题不发愁了。
正想着发个贴请生菜教授指点。

四季阳光 发表于 2025-2-9 08:51:45

举例:93_27竖式计算
      孙女老师教的思维方法是借位来10,10➕3=13,然后13_7=6   个位得数是6

而我记得我小时候我的老师教的而且我这一辈的计算都是 借位来10,10_7=3,3+3=6

我想我的算法无论啥题,都能化简为十以内加减法,对于我孙女这种资质一般的孩子无疑比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难度降低了很多,速度也快了很多。

我问了来找孙女玩的同学,她也是孙女一样的思维,这就是说老师就是这样教的。

我想请教一下生菜教授,这个是不是教学要求上有啥说法,必须按老师那种思维教?

四季阳光 发表于 2025-2-9 09:04:35

还有就是有好几步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,孩子不知道凑十法。也就是说她不知道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,
是不是这个交换律一定要在100以内计算熟练以后再教孩子呢。
我就想不通为什么有简便方法计算不用,而必须去按顺序傻傻的计算?是不是有什么教学要求,还是要故意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和耐力。我怕我教的影响学校正常教学。所以借楼请教生菜教授。
孙女在我指点后明显不再惧怕计算,提高了计算的兴趣。
可是我孙女通过我

无欲无求 发表于 2025-2-9 09:11:16

四季阳光 发表于 2025-2-9 08:51
举例:93_27竖式计算
      孙女老师教的思维方法是借位来10,10➕3=13,然后13_7=6   个位得数是6



我六零后。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教的就是第一种方法13-7。这个无所谓,借位最多也就是18-9,孩子对二十以内的减**很快熟练的。再说第二种方法还要多算一步呢

四季阳光 发表于 2025-2-9 09:32:54

无欲无求 发表于 2025-2-9 09:11
我六零后。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教的就是第一种方法13-7。这个无所谓,借位最多也就是18-9,孩子对二十以内的 ...

我孙女20以内没有10以内计算熟练。第一种对于小孩子来说难度大了很多。

孙悟空金箍棒 发表于 2025-2-9 09:53:11

蚝油生菜 发表于 2025-2-8 22:15
你可以把纸质的考题图片给deepSeek,然后然后让它分类,然后再各类中间按照1,2,3难度排序。
然后产生你 ...

好的,我按照生菜的方法,和deepseek互动交流学习。谢谢生菜!

孙悟空金箍棒 发表于 2025-2-9 09:57:09

四季阳光 发表于 2025-2-9 08:51
举例:93_27竖式计算
      孙女老师教的思维方法是借位来10,10➕3=13,然后13_7=6   个位得数是6



感觉第一种方法是两步,第二种方法是三步,有时候会忘记加上3这个个位数,第一种其实就是一下子借了13,貌似出错了低一点?

孙悟空金箍棒 发表于 2025-2-9 09:58:09

无欲无求 发表于 2025-2-9 09:11
我六零后。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教的就是第一种方法13-7。这个无所谓,借位最多也就是18-9,孩子对二十以内的 ...

我和姐姐想法一样的,就是13

孙悟空金箍棒 发表于 2025-2-9 10:00:35

孙悟空金箍棒 发表于 2025-2-9 09:58
我和姐姐想法一样的,就是13

这个就是列竖式计算时的方法,列竖式计算,也是十位借了十,和个位一起,减。所以这种老师教的方法 ,和列竖式计算方法吻合。四季姐教的,和列竖式计算,不是一样的。

孙悟空金箍棒 发表于 2025-2-9 10:03:11

我数学是近30年前学的,等生菜的专业解答。

孙悟空金箍棒 发表于 2025-2-9 10:08:27

蚝油生菜 发表于 2025-2-8 22:15
你可以把纸质的考题图片给deepSeek,然后然后让它分类,然后再各类中间按照1,2,3难度排序。
然后产生你 ...

我问了它怎么学好数学,高考达到120-130,提供的方法是:上海高考数学基础题占比约70%(105分)**,扎实的基础是冲击130分的核心前提。需以 **教材+真题** 为纲,逐章排查。

1. **教材精读+例题重做**
   - 对照上海高中数学教材(沪教版),梳理每章核心公式、定理,用思维导图串联知识点。
2.**真题溯源,锁定高频考点**
精做近5年上海卷基础题(1-12题+17-18题),统计个人错误率。
还说了些其他错题整理、限时训练等方法。

四季阳光 发表于 2025-2-9 11:24:12

孙悟空金箍棒 发表于 2025-2-9 09:57
感觉第一种方法是两步,第二种方法是三步,有时候会忘记加上3这个个位数,第一种其实就是一下子借了13, ...

都是两步,10+3_7=6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10_7+3=6
很显然,第一个算式对孩子来说难度大
13_7比3+3难。

孙悟空金箍棒 发表于 2025-2-9 12:00:25

四季阳光 发表于 2025-2-9 11:24
都是两步,10+3_7=6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10_7+3=6
很显然,第一个算式对孩子来说难度大


13-7   和列竖式计算原理,是一样的。熟练使用了,就不用列竖式了。
页: 1 2 [3] 4
查看完整版本: 还是看无脑言情小说吧